「辛弃疾」诗词全集(816)首)

661

《霜天晓角 赤壁》

雪堂迁客。不得文章力。赋写曹刘兴废,千古事、泯陈迹。
望中矶岸赤。直下江涛白。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为予窄。
662

《玉蝴蝶 叔高书来戒酒,用韵》

贵贱偶然,浑似随风帘幌,篱落飞花。空使儿曹,马上羞面频遮。向空江、谁捐玉珮,寄离恨、应折疏麻。暮云多。佳人何处,数尽归鸦。
侬家。生涯蜡屐,功名破甑,交友抟沙。往日曾论,渊明似胜卧龙些。记从来、人生行乐,休更问、日饮亡何。快堪呵。裁诗未稳,得酒良佳。
663

《醉书其壁》

颇觉参禅近有功,因空成色色成空。
色空静处如何说,且坐清凉境界中。
664

《醉书其壁》

去年冠盖长安道,客里因循过了梅。
今岁花开转多事,簿书丛里两三杯。
665

《沁园春 戊申岁,奏邸忽腾报谓余以病挂冠,因赋此》

老子平生,笑尽人间,儿女怨恩。况白头能几,定应独往,青云得意,见说长存。抖擞衣冠,怜渠无恙,合挂当年神武门。都如梦,算能争几许,鸡晓钟昏。
此心无有新冤。况抱瓮年来自灌园。但凄凉顾影,频悲往事,殷勤对佛,欲问前因。却怕青山,也妨贤路,休斗尊前见在身。山中友,试高吟楚些,重与招魂。
666

《南歌子 山中夜坐》

世事从头减,秋怀彻底清。夜深犹道枕边声。试问清溪底事、不能平。
月到愁边白,鸡先远处鸣。是中无有利和名。因甚山前未晓、有人行。
667

《临江仙 停云偶作》

偶向停云堂上坐,晓猿夜鹤惊猜。主人何事太尘埃。低头还说向,被召又重来。
多谢北山山下老,殷勤一语佳哉。借君竹杖与芒鞋。径须从此去,深入白云堆。
668

《感怀示儿辈》

安乐常思病苦时,静观山下有雷颐。
十千一斗酒无分,六十三年事自知。
展开全文
错处真成九州铁,乐时能得几絇丝。
新春老去惟梅在,一任狂风日夜吹。
收起
669

《感怀示儿辈》

穷处幽人乐,徂年烈士悲。
归田曾有志,责子且无诗。
展开全文
旧恨王夷甫,新交蔡克儿。
渊明去我久,此意有谁知。
收起
670

《鹧鸪天 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太监》

聚散匆匆不偶然。二年遍历楚山川。
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弦。
萦绿带,点青钱。东湖春水碧连天。
明朝放我东归去,后夜相思月满船。
671

《江山庆云桥》

草梢出水已无多,村路弥漫奈雨何。
水底有桥桥有月,只今平地怕风波。
672

《江山庆云桥》

断崖老树互撑拄,白水绿畦相灌输。
焉得溪南一邱壑,放船画作归来图。
673

《水调歌头 再用韵答李子永提干》

君莫赋幽愤,一语试相开。长安车马道上,平地起崔嵬。我愧渊明久矣,独借此翁湔洗,素壁写归来。斜日透虚隙,一线万飞埃。
断吾生,左持蟹,右持杯。买山自种云树,山下劚烟莱。百炼都成绕指,万事直须称好,人世几舆台。刘郎更堪笑,刚赋看花回。
674

《八声甘州 把江山好处付公来》

把江山好处付公来,金陵帝王州。想今年燕子,依然认得,王谢风流。只用平时尊俎,弹压万貔貅。依旧钧天梦,玉殿东头。看取黄金横带,是明年准拟,丞相封侯。有红梅新唱,香阵卷温柔。且华堂、通宵一醉,待从今、更数八千秋。公知否,邦人香火,夜半才收。
675

《信笔再和二首》

此心一似篆烟灰,好向君王早乞骸。
何处幽人来问讯,横担竹杖过溪来。
676

《信笔再和二首》

春酒频开赤印灰,一尊忘我更忘骸。
青山只隔二三里,恰似高人呼不来。
677

《御书阁额》

杰阁侵霄汉,宸章焕壁奎。
内廷颁宝宴,中使揭璇题。
展开全文
信誓山河固,恩宠雨露低。
寒儒倚天禄,目断五云西。
收起
678

《御书阁额》

功掩萧何第,名越崔氏堂。
孤忠扶社稷,一德契穹苍。
展开全文
金碧飞翚外,鸾虬结绮旁。
落成纷燕贺,弱羽得高翔。
收起
679

《再用儒字韵二首》

人才长与世相疏,若谓无才即厚诬。
方朔长身无饭吃,人间饱死几侏儒。
680

《再用儒字韵二首》

是是非非好读书,莫将名实自相诬。
由来废冢谁为者,诗礼相传大小儒。
关于作者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年代
收录作品
顶部